手机版
当前位置: 首页 常识

赵国是现在的哪里(北境之雄——赵国)

发布时间:2024-11-03 09:52:46 浏览:100


公元前214年,秦始皇令蒙恬连接秦、赵、燕三国的长城,以此抵御匈奴,由此形成了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。战国时期矗立在北方的主要是秦、赵、燕三国,但与北方胡人作战最多也因此得利最多的毫无疑问是赵国。赵国,也是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军事大国 。战国四大名将 ,白起、王翦是秦人,廉颇、李牧是赵人。赵国,是当之无愧的北境之雄。

秦赵本来同源,都是辅佐大禹治水的大费,又叫柏翳。夏商两代都是辅佐王室的重臣,商朝末年传至蜚廉。蜚廉长子为恶来,少子为季胜。蜚廉与恶来都是商纣王的重臣,受到纣王宠信。因此周武王伐纣后都受到了清算,恶来死。

季胜曾孙造父善御戎,相传造父为周穆王御,因助周平定徐偃王之乱,封于赵城,其后以赵为氏。后造父六世孙奄父救周宣王于千亩之战,其子叔带为周朝卿士,因不满周幽王的昏庸,离开周王,侍奉晋文侯。从此赵氏便在晋国落脚,渐成望族。

赵衰

春秋之六世至赵衰,追随晋文公重耳流亡,后晋文公归国,赵衰于是权重位高,其后代赵盾、赵武、赵简子、赵襄子都成为股肱之臣。春秋末,赵氏与韩、魏、智四家共同把持晋国。

赵襄子

智氏一家独大,联合韩、魏围赵襄子于晋阳,结果却被韩、赵、魏三家所灭,三家共分智氏之地。

赵烈侯

公元前403年,韩、赵、魏三家分晋,周威烈王封赵烈侯赵籍为诸侯立国。然而赵国地缘形式却不好,尤其是祖地晋阳一带,即今天的太原一带位于山西中部,而当时山西北部为戎狄之地,活跃着林胡、匈奴、东胡、楼烦等游牧民族。而另一半领土位于河北南部,关键是这两片领土之间还横着一个戎狄之国——中山国。北方是游牧民族的不断侵扰,南边又要与中原诸国争强,两片领地又被中山国隔绝,可谓难矣!直到赵武灵王继位。

赵武灵王

赵武灵王的方法很简单,与春秋末的吴越两国如出一辙,就是把技能点全部点在武力上。他具体的方法就是——胡服骑射,推行“胡服”、教练“骑射”。当时的华夏诸国传统服饰为宽袍大袖,虽然唯美却十分不利于作战,胡服则衣短袖窄利于行动作战。这也和当时的作战样式发生变化有关,青铜战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,骑兵作为新兴兵种在战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在华夏诸族一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时代自视甚高时代,这种弃华夏衣冠而向戎狄学习的做法,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,在历史上也不是常态。就算是在经常与戎狄作战深受戎狄影响的赵国,也没有那么简单。赵武灵王以远超众人的见识, 做出这一英明决策,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。

但由此所取得的成果也很明显,赵国于东北攻灭了中山国,西北打败了林胡、楼烦。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(今呼和浩特 托克托县)、雁门(今山西 忻州市代县)、代(今河北 蔚县)三郡,并从今天的河北 张家口到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五原县修筑“赵长城”。又加之五国伐齐,使齐一蹶不振,赵国由此成为关东六国之首。赵武灵王甚至亲自乔装使者入秦,考察秦国地形,意图于九原出击绕开函谷关攻灭秦国。可惜一场“沙丘宫之变”,赵武灵王身死计谋胎死腹中。


赵惠文王

此后赵惠文王继位,名将辈出,正式开启了秦赵相争阶段。他以赵奢为将,阏与破秦;以廉颇为将,以勇敢闻于诸侯;以蔺相如为上卿,取得了完璧归赵、渑池会盟的外交胜利。一时之间,能阻秦者似乎只有赵。

可惜赵孝成王时一场长平之战,秦武安君白起坑杀赵四十万精锐,赵国遂弱。此后,赵国可以称道的也就是李牧了。

李牧

在驻守代郡、雁门郡期间,李牧率军大破匈奴;在肥之战、番吾之战连破秦军。可惜在公元前229年,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,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,不久后将李牧杀害。

赵国遂亡。

纵李牧不死,以国力来说,赵也是终究不敌秦的,最多多花点时间罢了。不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,战争胜利决不仅仅是在战场上。